音樂理論是對音和音樂的一種理論,範圍包括旋律、音程、節奏、和聲、結構、曲式、織體等。懂得音樂理論有助作曲及音樂演繹。
聲音
聲音是通過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。通過介質(空氣或固體、液體)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。
聲音的基本素質
- 樂理:音樂的理論
- 視唱:看樂譜即能唱的技能
- 練耳:聽音即能寫譜的技能
樂音與噪音
人類耳朵能聽到聲音範圍是20Hz – 20kHz(可聽聲波 Acoustic)。對於低於20Hz(次聲波 Infrasound)或高於20kHz(超聲波 Ultrasound)的聲音都是聽不到的。
在音樂中,聲音分為樂音和噪音。一般樂音是有規則振動的聲音有高低之分,構成音樂主體,噪音是無規則振動的聲音,無明顯的固定音高。藉著示波器觀察,若波形規則地反覆,則為樂音;若波形為不規則的音,則為噪音。
樂音的四大屬性
屬性 | 物理特性 | 聽覺感受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音長 (duration) |
時值 | 節奏感(長短) | 利用音符、附點、休止 |
音量/音強 (volume / sound intensity) |
聲強 | 音量感(強弱) | 利用力度記號、節拍 |
音色 (timbre) |
波形 | 音質感(質性) | 利用材質、形狀、單純、混合 |
音高 (pitch) |
頻率 | 和諧感(高低) | 利用樂器短、細、薄、小 |
簡譜、唱名與音名
簡譜 (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):以數字表達的記譜法。
唱名 (solfège):用若干特定的音節來表示音階中各音級的唱法。現在慣用西方唱名。
音名 (note name):對固定高度的音所定的名稱。
簡譜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唱名 | Do | Re | Mi | Fa | Sol | La | Si |
音名 | C | D | E | F | G | A | B |
級數 | Ⅰ | Ⅱ | Ⅲ | Ⅳ | Ⅴ | Ⅵ | Ⅶ |
鋼琴鍵盤
- 三白夾兩黑,四白夾三黑
- 兩黑左邊白,音名就是C
音名與音組
音組 | 音名 | 電腦音組標記 |
---|---|---|
大字二組 | A2~B2 | A0~B0 |
大字一組 | C1~B1 | C1~B1 |
大字組 | C~B | C2~B2 |
小字組 | c~b | C3~B3 |
小字一組 | c1~b1 | C4~B4 |
小字二組 | c2~b2 | C5~B5 |
小字三組 | c3~b3 | C6~B6 |
小字四組 | c4~b4 | C7~B7 |
小字五組 | c5 | C8 |
- 只在需要區分不同音組的情況下,才會用音組標記的方式來稱呼音
- 通常用 C D E F G A B 來稱呼音級
- 習慣上,描述兩個音或以上時,音高較低的音名排前(如CD中D較高、DC中C較高)
五線譜 (Staff / Stave)
五線譜是一種為人熟悉的音樂標記方式,利用五條平行橫線,在其上面記入標示不同音高及拍子的音符。
譜號 (Clef)
- 高音譜號 𝄞 (G-clef / Treble clef)
- 中音譜號 𝄡 (C-clef / Alto clef)
- 次中音譜號 (Tenor clef)
- 低音譜號 𝄢 (F-clef / Bass clef)
小知識
- 高音譜號 𝄞 其實是 G 字演變而成,調號中央的圈位是代表 G4 即 sol 音;
- 中音譜號 𝄡 調號中央的位置代表 C4 (中央 C / Middle C) 即 do 音;
- 低音譜號 𝄢 調號兩點的中間位代表 F3 即 fa 音。
譜表
音級 (Degree)
- 音級:音樂中使用的每個單獨的樂音。
- 基本音級:具有獨立名稱的音級。
- 變化音級:將基本音級升高或降低所得來的音。
- 半音 (half step):最基本的音高單位,鋼琴中相鄰的兩個鍵即為半音。
- 等音 (enharmonic notes):音高相同,記法和意義不同的音。
- 變音記號 (accidental):將基本音級升高或降低的記號。
- 全音 (whole step):兩個相鄰的半音所構成的音高單位。
- 距離0個半音:純一度(DO-DO、MI-MI)
- 距離1個半音:小二度(MI-FA)、增一度(DO-♯DO)
- 距離2個半音:大二度(DO-RE)、減三度(♯RE-FA)
- 距離3個半音:小三度、增二度
- 距離4個半音:大三度、減四度
- 距離5個半音:純四度
- 距離6個半音:增四度、減五度
- 距離7個半音:純五度
- 距離8個半音:小六度
- 距離9個半音:大六度
- 距離10個半音:小七度
- 距離11個半音:大七度
- 距離12個半音:純八度
變音記號 (accidental) 與還原記號 (natural)
重降 (double flat) |
降 (flat) |
還原 (natural) |
升 (sharp) |
重升 (double sharp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♭♭ | ♭ | ♮ | ♯ | 𝄪 |
降低全音 | 降低半音 | 還原到本位音 | 升高半音 | 升高全音 |
- 變音記號在一小時的範圍內生效,如果沒有小節線,就在一整行中生效
- 變音記號及還原記號只作用於它所在位置右側的線或間
- 變音記號只相對於本位音做升降變化,不疊加
- 為音名或唱名使用的變音記號,只對其後一個音有效,沒有變音記號的音名表示本位音,不需要加還原記號
等音對照表
音符 (note)
C和弦:Do-Mi-Sol
F和弦:Fa-La-Do
G和弦:Sol-Si-Re
* 假設四分音符 = 1
和弦 (Chord)
和弦是三個音或以上的、三度堆疊的組合。
以數量分類
- 三和弦 (triad):三個音的和弦。(三個音的和弦)
- 七和弦 (seventh chord):四個音的和弦。因為從最低音算起,三度三度堆疊到第7度音。(七度音的和弦)
- 九和弦 (ninth chord):五個音的和弦。(九度音的和弦)
- 十一和弦 (eleventh chord):六個音的和弦。(十一度音的和弦)
- 十三和弦 (thirteenth chord):七個音的和弦。(十三度音的和弦)
以結構分類
- 大和弦 (major chord):大調音階的第1, 3, 5, 7 … 音。給人明亮、開心的感覺。
- 小和弦 (minor chord):第 3, 7 … 度音都低半音。給人陰暗、哀傷的感覺。
- 增和弦 (augmented chord):由兩個大三度疊加組成。給人夢幻、詭異的感覺。
- 減和弦 (diminished chord):用小三度堆疊而成的和弦。給人緊張、危險的感覺,可用來製造可怕的氣氛。
- 屬和弦 (dominant chord):只有 7 度音底半音。給人不穩定、還未結束的感覺,可用來製造懸念。
和弦代號是由根音和一串符號來敘述和弦的方式。例如 Cm7 代表 C小七和弦。
大和弦 | 小和弦 | 增和弦 | 減和弦 | 屬和弦註1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代號 \ 根音 |
maj 註2 | m | aug 或 + | dim 或 ° | 數字 |
C | C – E – G | C – E♭ – G | C – E – G♯ | C – D♯ – F♯ | C – E – G – B♭ |
D | D – F♯ – A | D – F – A | D – F♯ – A♯ | D – F – G♯ | D – F♯ – A – C |
E | E – G♯ – B | E – G – B | E – G♯ – B♯(C) | E – G – A♯ | E – G♯ – B – D |
F | F – A – C | F – A♭ – C | F – A – C♯ | F – A♭ – B | F – A – C – E♭ |
G | G – B – D | G – B♭ – D | G – B – D♯ | G – A♯ – C♯ | G – B – D – F |
A | A – C♯ – E | A – C – E | A – C♯ – E♯(F) | A – C – D♯ | A – C♯ – E – G |
B | B – D♯ – F♯ | B – D – F♯ | B – D♯ – F𝄪(G) | B – D – F | B – D♯ – F – A |
註1:除屬和弦是以七和弦為例外(因沒有屬三和弦),其他皆為三和弦例子。
註2:大三和弦不用標記,其他標記 maj 及數字,例如 Cmaj7 是C大七和弦。
其他變化型
- add:增加某個音。
- sus(Suspended chord):不要 3 度音,換成 4 或 2 度音。
- omit:省略某個音。
- 括號():想幹嘛寫在括號裡就對了。
- 轉位 /:轉換根音成斜號(讀音為「on」)後面那個,例如 C/E 讀成 C on E,表示 E – G – C。當 on 後面接的音不是和弦本身的音時,直接在和弦下方多加一個音。
樂譜符號
資料來源:
不好意思打擾了 在譜上有看到Ⓜ這個記號,這是甚麼意思呢?
可以發個圖片連結看看嗎?
整理得很詳細耶!
今年開始學習鋼琴,很需要補充這類的知識
感謝分享~
有幫助就好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