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香港斜槓族Alyssa,自學多種數位技能,包括:網站開發、網路行銷、影片製作、平面設計等。本文將分享我成為斜槓族的心路經程、自學心得,以及常用工具。希望可以幫助新手知道從何入手,也歡迎高手留言補充你知道的資訊,一起打造這個工具清單。
目錄
1. 我經歷了什麼要做自媒體?
我是相當內向的人,自小就喜歡看書,因此我認為我的文字表達力比口語好。
在中學電腦課學到用FrontPage寫網站,當年還用GeoCities做過個人網站,後來這項免費服務都被Yahoo淘汰了。
也用過Xanga寫日記,當年每個年輕人都有註冊使用,後來也漸漸式微,現在我也找不到以前那些帖文了。
之後用過Blogger建立網誌,但沒有持續更新。假如當年認真經營就好了,現在流量應該不錯。我看了一下數據,其中一個17年斷更的網誌,18-19年間每個月都有破萬流量,高峰時期高達6萬,8成流量都是搜尋進來的。
因為自主性以及SEO(搜尋引擎優化)的考量,20年中我把Blogger的網誌轉移到WordPress自架站,這是我目前認為經營網誌最方便的選擇,詳情會在後面工具部分再說。
我也在這段時間自學了不少網站開發和網路行銷的技能,還未畢業就學會做網站了。很多朋友以為我讀電腦系,其實是完全不相關的產品開發,我所有電腦技能是業餘自學的。
畢業後做了幾年行銷,各種崗位都做過,例如最辛苦的road show和電話銷售,著實覺得自己不喜歡天天這樣面對人,非常消耗我的能量(外向的人可以在社交活動中充電,內向的人是在獨處中蓄積能量,我就是後者),就轉行做教育中心。
教育中心的老闆和老闆娘都挺喜歡我的,我也幹得不錯,對於行政、家長溝通(感謝在做行銷時學到的技巧)、導師教學等都十分適應,很安穩,但不想這樣過一輩子。做過不擅長和擅長的,那就轉行做自己喜歡的IT行業。
從Account Executive做到Developer,離開第一間IT公司是因為工作量太大,每天最早回到公司,趕著尾班車回車,都見不著家人,就算是再喜歡的工作也吃不消。後來在第二間公司正式成為了Developer還挺開心的,終於名正言順做自己喜歡的工作,最後只是因為想發展自己的事業而離開,和老闆還是很好的朋友關係。
之後也有過一些前輩想招攬我,甚至我打一個外掛服務的諮詢電話,還沒見過面,聊著聊著,對方也問我有沒有興趣到他的公司工作。找一份工作真的不難,但依循自己的心意做一個事業可能相較之下不容易,很容易因為生計問題做出不利長遠目標的決定。所以我特別認同「」導師小船說過的,一開始不要把所有押在自媒體上,在擁有穩定收入下,不會那麼容易受到引誘。
從學生到出社會工作以來的經歷,我認為愈早開始網賺愈好。
學生時期沒有經濟負擔,除了學業,在其他自由時間,用來學習技能、經營自媒體,取得聲量甚至收入,說不定在畢業後,同學忙著找工作,自己有更多本錢選擇自己喜歡的路。
至於打工族甚至創業,經營自媒體也是好的。很多人就是因為經濟負擔,為了一份死工資應付生活開銷,做著自己不太喜歡的工作,失去了生活的熱情。邊工作邊經營自媒體不是容易的,但堅持住,建立了網路聲量,你的議價能力會上升,有選擇自由。20年開始研究自媒體,也是因為不想出賣時間,失去自由工作的狀態。
我學到的事
- 不要太依賴免費工具,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結束
- 愈早開始網賺愈好,就算一開始不懂也會慢慢成長的,持續輸出優質內容會有回報
2. 怎樣自學技能接案賺錢?
學一門技能不難,尤其現在網路上有那麼多資訊、線上課程,要熟練掌握很容易,但你想精通就要刻意練習了。
研究發現,學習效率最高的時段是接觸到新知識後最初20個小時。有人把這稱為「20小時學習法則」。在這魔幻般的20小時中,大腦對新鮮的刺激反應最強,最容易吸收,學習新知識的速度最快。有些專家認為,大部分學習發生在這段時間。過了這個窗口期,知識的積累速度就逐漸減慢。
有一種學習方法叫「5小時法則」:每周5天,每天1小時學習新知識或技能。富蘭克林極為推崇這種刻意學習方式,他規定自己從周一到周五,每天至少用1小時來學一樣新的知識或技能。在他感覺自己對某個課題、事物、技能的了解夠多了之後,便開始轉向下一個目標。就這樣周而復始,一直到生命終結。
我自己是實操學習型,就是跟著教程一步一步做,邊做邊想這樣做背後的原因,慢慢掌握技能。
至於報不報讀課程,我覺得是要篩選的,能增加效率或節省時間的都值得考慮。我自己這麼多年在線上線下報讀過的課程學費,沒有港幣二十萬都有十幾萬,有些讀完覺得其實一般,有些則覺得物超所值(例如小船的)。我自己也有幫忙做過一些線下課程,跟據我的體驗,線上線下課程各有優缺點:
線下課程 | 線上課程 | |
---|---|---|
✅ 優點 |
|
|
❌ 缺點 |
|
|
選導師時可以先看一下不同導師的免費教學,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風格,資訊內容未必有很大差異,但就是這個導師講的你才聽得進去,那就跟他學吧。
我的自學心得
- 學會批判性思維,分辨資訊真偽,不要照單全收,查一下資訊來源
- 每週安排3-5天,每天30-60分鐘學習時間,持續比長時間效果更好
- 有問題先Google,通常你不是第一個遇到這樣的問題
接下來聊一下我對各種網賺技能的看法。
2.1 自學網站開發
不論是不是做自架站,基本的HTML及CSS我覺得都要懂一點,在一些可以自訂的地方也可以自己改,例如怎樣粗體、斜體、更改顏色、插入圖片、新增清單等。
第二就是SEO(搜尋引擎優化),雖然內容是關鍵,但做好SEO能讓內容更容易被搜尋到。
進階一點就是學JavaScript (JS)。拿建房子做比喻,網站是房子;HTML是鋼筋結構;CSS是裝修外觀;JS就是功能運作(如開啟冷氣製冷);而SEO就是門前通路(讓人知道有這間房子,並願意進來探訪)。學會這些已經可以接一些簡單的案子,套範本建立靜態網站 (static site)。
如果認真想學,入門最好還學會Git做版本管理,很多IT公司都有這項基本要求。
更進階就是學一門程式語言,JS也算是一種,除了前端還可以做後端。前端是你進入網站所看到的一切,就像快餐店前台接受點餐;後端就是處理要求並提供回應,就像廚房根據點餐烹飪,然後讓前台出餐。學到這樣可以從0開始開發網站,不用再依賴範本建站。後端牽涉到的範圍還有數據庫、API等。另外建網站還有網站效能、網路保安的範疇。近年人工智能的興起,令Python也變得熱門,在Data Science方面,很常用Python來處理數據分析及應用。
專攻一個功能就可以做出一件產品,例如ERP、CRM、電郵行銷等。網站開發是個超大的坑,不斷有新的技術推出,一直學不完。
建議學習路線
入門:HTML5、CSS3、SEO
初階:JS、Git
進階:
- 語言:JS (React / Vue.js / Augular + Node.js) / PHP / Java / Ruby / Python / Go等
- 數據庫:MySQL / PostgreSQL、NoSQL等
- API:RESTful API、JSON等
其他相關範疇:
- UI/UX:意思是使用者介面/體驗,屬設計範疇,但有關網站設計的部分,最好也了解一下,能跟設計師更好地溝通。個人接案面對客戶更需要這方面的知識,通常客戶期望你能給予專業建議,能從使用角度出發就很好。
我的自學心得
- 用最簡單最少的code寫網站,程式愈短載入愈快
- 建站前考慮一下SEO,後期改動涉及轉址等工作,盡量一開始就避免掉
- 依你的習慣喜好,先學會一種語言,不用介意是哪一種。因為程式語言的邏輯基礎是相通的,先學會第一種,之後再學其他會更快
- 其實程式碼一點都不可怕,只是邏輯而已,輸入與輸出
- 開發能力其實是解決問題能力,debug是developer的日常,不要覺得自己寫得差勁,每個bug都會讓你成長
2.2 自學網路行銷
網路行銷一定要學SEO(搜尋引擎優化 Search Engine Optimisation)/ SEM(搜尋引擎行銷 Search Engine Marketing)及社交媒體。有關社交媒體,社團內也有相關資訊,就不在此詳談了。主要說一說SEO和SEM。
SEO與SEM的分別,前者主要透過優化內容,免費獲得更好的自然排名及流量,後者以付費方式投放廣告行銷,增加曝光。
SEO適合:
- 無廣告預算
- 懂得基礎HTML及CSS
- 想長期獲得穩定流量
- 優化使用者體驗,降低跳出率
- 願意不斷因應數據優化策略,以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
SEM適合:
- 有廣告預算
- 要在短時間獲得一定流量
- 推廣季節性產品/服務或短期促銷
- 再行銷 (remarketing)
- 前期或需要測試一下受眾行為,掌握受眾數據後,可以穩定地投放同一個廣告直到市場飽和
由於文字是最容易讓搜尋機械人理解內容,我認為以下是必做的SEO:
- 標題及描述
- 圖片 alt tag
- 有意思的網址及檔名
想學更多可參考Google官方指南:
初級: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search/docs/beginner/seo-starter-guide
進階:https://developers.google.com/search/docs/advanced/guidelines/get-started
我的自學心得
- 做好文字SEO
- 愈重要的放愈前
- 不要太瘋魔SEO/SEM,內容更重要。內容沒做好,再好的宣傳也沒效果,只是浪費錢
- 不要以為做一次就完事,SEO是要長期培養的,要有耐心
- 不要以為做SEM就是付款而已,投放精進、廣告內容吸引,可用最少的成本做到最大的效果。
2.3 自學影片製作
我覺得影片製作已經是行銷不可或缺的能力,我認為可以分為五大部分:前期、拍攝、後期、發佈及優化。
一)前期:企劃/腳本、服裝、道具、器材
這步最重要就是準備企劃,內容沒有選好,後面拍得好效果也沒那麼好了。開場要有懸念,讓觀眾願意繼續看。內容節奏明快,讓觀眾有得著(快樂/知識/心靈滋養),以及表現你的價值觀。結尾呼籲觀眾持續關注、讚好、評論、轉發,甚至下集預告。最好能推出一個觀眾感興趣的系列,令觀眾一次看多部影片。
規劃影片可以有3個方向:Help、Hub、Hero
- Help影片透過觀眾的搜尋意圖,把觀眾帶到你的影片,可以是一些教學、解決問題的影片。
- Hub影片是穩定產出的內容,並吸引觀眾訂閱及回訪,例如系列影片。
- Hero影片是在原有領域下開發的新主題,吸引新的觀眾,令帳號成長。成功的Hero影片可以發展成Hub系列。
二)拍攝:背景、收音、燈光
基本要求:
- 畫面要穩定,最好有腳架固定鏡頭不晃動。
- 收音要清晰,太嘈雜的背景會令觀眾不想繼續看。
- 燈光突顯主體,背景要乾淨,令觀眾聚焦在主體上。
進階:
- 使用不同運鏡,吸引觀眾注意力。
- 拍攝轉場,在不同場景自然過渡。
- 使用B-roll,令畫面更豐富,也可補充資訊。
P.S. 記得拍攝之餘,也要拍照用來做縮圖。因為從影片截圖不及照片清晰。
三)後期:音效、特效、字卡、字幕
如果拍攝做得好,後期只需簡單剪輯和加一些效果。如果有雜音就需要為聲音降噪。基本效果:
- 音效+字卡強調重點
- 轉場效果,如淡入/淡出
- 加字幕,尤其中文市場觀眾特別愛看字幕
進階效果:
- 調色更有feel
- 動畫/特效
四)發佈:縮圖、標題、標籤、文案
不要以為剪完影片就結束,發佈時配上的縮圖、標題、標籤、文案對也很重要,除了文字能讓平台更清楚你的影片講什麼,從而推播給適合的觀眾看,還有吸引觀眾點進去看。甚至可以在其他社群引流。好影片加上好宣傳,能令更多人看到呢!
五)優化
所有社交平台都在爭流量,假如觀眾不在這個平台逗留,就會到別的平台去。而觀眾要得到價值,也許是快樂、鼓勵、知識等。現在的選擇很多,在這裏找不到,觀眾就會流失到其他地方。基本上所有平台都有演算法,為觀眾配對感興趣的創作者,是一個篩選的過程:

- 創作者上傳作品,初步審核內容有沒有違規。
- 通過審核後,演算法透過標題、簡介、標籤等內容,把作品分類,根據權重推送到部分觀眾的首頁,看觀眾反應。
- 如果數據表現達標,會再推薦給更多潛在觀眾,反應好再推,否則就淘汰不予推薦流量。部分影片或會因搜尋而被新的觀眾觀看而被重新激活,但表現不及剛發佈那陣子。
- 新作品上傳,新一輪演算法再運作。
演算法評分數據包括點擊率、完播率、讚好/粉讚比、評論、轉發等。這都是觀眾的反饋數據,演算法的工作是基於數據表現篩選內容。平台上愈多優質內容,觀眾留在平台的時間就愈多。所以創作者需要學習製作優質內容(如內容策劃、影片製作等),以及宣傳(如SEO技巧),從而得到精準流量。
我的自學心得
- 內容最重要,後期最不重要,但掌握了一定技術後要慢慢提升,製作愈來愈優質的影片
- 製作前要做調研,看看觀眾感興趣的話題,再結合自己的領域
- 一開始不要介意自己的技術,持續輸出,邊做邊學就好,觀眾也會喜歡見證成長,不用要求自己完美
- 要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,因為沒有熱情很難堅持住冷啟動時期
- 文案要真誠,不要因為短暫流量而忽視了對長期經營很重要的觀眾信任
2.4 自學平面設計
我做過各式各樣的平面設計,除了社群上的圖片,其他包括片名、海報、易拉架、backdrop、產品包裝等。
其實設計是很主觀的,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風格,很難說出一個學習流程,這部分我只能分享一下個人經驗。
做設計前,要知道用途、受眾、品牌規範(如logo、顏色、字型)等,需要一定的審美,要多看不同的設計,學習設計師的思路。
假如需要印刷,設計時必須選擇CMYK色彩模式,否則印刷品會很暗沉。有一些特別的印刷需求,也需要知道,例如燙金,設計時也需要考慮。相反,不用印刷就使用RGB色彩模式。
基礎設計知識:
- 根據風格選擇字型
- 根據感覺配搭色彩
- 根據內容構圖/排版
進階設計知識:
- 圖形設計
- 字體設計
- 插畫
- UI/UX(使用者介面/體驗)
- 資訊設計
如果有心在設計行業發展,必須製作作品集,線上及pdf版本都需要,而且要因應甲方而篩選適合的作品。剛入行沒客戶,也可以自己假設不同的項目設計作品,整理成作品集。有作品集成交的機會大很多。
我的自學心得
- 多欣賞美麗的事物,培養審美
- 平時多收集圖片,例如配色、圖形,可以成為日後的靈感板。逛Pinterest也是一個靈感來源
- 看設計時想想設計師背後的思路,增加創造力
- 適當留白,太多資訊反而讓人抓不到重點
- 從使用者角度檢測作品是否傳遞了預期資訊,會否令人費解
3. 工具介紹
據我多年試用各種軟件的經驗,總結了一些篩選工具的心得:
- 盡量選多人使用的,因為遇上問題都容易找到解決方法
- 如果2年以內都沒有更新就放棄吧,開發者已經沒有維護了
- 看一看使用者評語,發現一些你很介意的地方就放棄吧
- 自己使用感受最重要,就算有很多人推薦,但你自己使用時總是不順手就換一個再試試看,畢竟工具目的是提升你的效率啊
3.1 網站開發工具
這方面的資源有很多,在此只介紹一些我認為最基本/大部分人都可使用的。有深入某方面的需求可以留言再問。
3.1.1 網域 (Domain)
無論用什麼工具,都非常建議有自己的網域,最好買.com,如果是公司,有主打的地區市場就加上地域(通常要提供商業登記才能申請)如.com.hk。太特別的網址,有時填寫電郵會不獲通過驗證。
千萬千萬千萬不要用免費網域,萬一你使用的工具倒閉,也不會失去之前累積的網域權重。
如用私人資料註冊,建議加上私人網域註冊附加服務,否則地址及電話等私人資訊都會被公開在 WHOIS 目錄中,而且會收到很多垃圾郵件。
哪裏買網域?
- GoDaddy:全球最大的網域註冊商,普通.com網域原價USD17.99/年,通常首年有特價(如$11.99/年),而且經常有折扣碼,搜索「godaddy private coupon」就找到。注意私人網域註冊服務價用USD9.99/年(我曾找到USD1/年的折扣碼)。
- Google Domains:普通.com網域USD12/年,免費私隱保護功能,可為網域建立最多 100 個電郵別名,並設為轉寄到現有的電郵帳戶。但不支援全球,如地址在香港、台灣、馬來西亞等就買不到。如果有美國地址就可以買。
3.1.2 Blog
Level 0 小白建站
以下WYSIWYG(所見即所得)網站工具適合新手小白,即完全不懂HTML、CSS的人。但我個人認為只要學多一點,可以選擇自主性更高的工具。
- Wix:多年前我曾經試用過Wix,但免費版不能自訂網域,有很礙眼的廣告bar,不能做SEO,而且不respsonsive(即因應設備改變版面),不過現在好像可以設定手機版。
- Weebly.com:另一個常見工具,但本人沒有使用過,不予評論。
Level 1 初階建站
Blogger:Google的免費網誌服務,能自訂網域,可使用XML語言自訂範本。但不能修改網址結構,中國地區也無法瀏覽。
Level 2 中階建站
WordPress:注意是WordPress.org不是WordPress.com喔,前者是自架站,後者是平台式。雖然WordPress.com是免費註冊帳號,但我不建議使用。它需要付費版才能自訂網域,既然要付費,不如自己架站。WordPress是開源軟件,全球最多人使用的CMS(內容管理系統),使用PHP+MySQL,網上有很多免費教程,不用擔心學不會。而且有海量免費/付費的佈景主題、外掛資源,你想要的功能應該都有人做了,也能配搭WooCommerce建成網店。但愈多功能,載入速度就愈慢,WordPress 5的表現有提升,但我覺得WordPress很吃資源,尤其在你安裝了幾十個外掛後,簡直慢得不行,要提升網站寄存規格。我的個人網誌也是用WordPress,不用從頭開發,也可以建立child theme改自己喜歡的風格,算很不錯了。
Level 3 高階建站
- React + Node:使用JS開發完整前端+後端的網站,要求有一定的開發能力。其實也不一定要用這兩個工具,也可以有其他組合,不過目前React的生態圈最完整,較容易找到需要的資源。自己開發的好處是沒有多餘功能,你用到才會寫,缺點就是要花時間開發。
- Postman:用來測試API,對個人開發者而言,免費版的功能已足夠了。
3.1.3 網店
網店有3種:
- 購物平台,如淘寶、Amazon、HKTVmall、蝦皮等,優點是有大量人流;缺點是競爭激烈,而且要遵守平台的商戶規則,挺苛刻的。通常以上架費+佣金形式收費。適合想借助平台流量,薄利多銷的產品。
- 雲端網店,如Shopify、Shopline等,優點是無需開發,稍為設定就可以把產品上架;缺點是要自己宣傳吸納客戶,而且不能自建功能,有特別的需求就不合適。通常以月/年費形式收費。適合一般商家:產品簡單、無特別宣傳規則要求,無指定開發者/公司負責維護。
- 自建網店,如WooCommerce、Magento等,甚至更高階從重自己寫。優點是彈性最大,可以自訂任何功能;缺點是開發成本最高,而且需要開發者/公司維護網站及伺服器。除了開發成本、伺服器費用及payment gateway手續費外,無其他收費,長遠來說性價比最高。適合有特殊要求,有可信任的開發者/公司。如果找到不負責任的開發者,可能錢花掉了,卻很久也沒有建成網店,或者有很多bug。
如果是自己創業,我建議用WooCommerce開發,申請一個Stripe帳號就能線上收錢,就算用最基本的Storefront佈景主景,外觀也ok。不是要做得美輪美奐才行,有好的銷售文案、宣傳片,甚至投一點廣告,就馬上做到生意了。只要你願意動手,這是成本最低的方案。
不建議用Magento開發,雖然同樣用PHP,但因為Magento功能太多,學習曲線很高。它很不受開發者歡迎,我認識的大部分做過Magento項目的開發者都不太願意再接此類案子,可想而知坑有多深吧。
最後,就算自己有網店,也可同時在購物平台上架,因為很多人也習慣在上面購買,可以善用上面的流量宣傳品牌。
3.1.4 線上課程
這個跟網店有點類似,但主要是虛擬產品,少了物流環節。同樣有3類:
- MOOC平台,如Udemy、Hahow好學校等,優點是有大量人流;缺點是競爭激烈,而且要遵守平台的導師規則。通常以佣金形式收費。適合想借助平台流量,薄利多銷、打響名氣的導師。
- 雲端學習平台,如Teachable、Kajabi、Thinkific等,優點是無需開發,稍為設定就可以把產品上架;缺點是要自己宣傳吸納客戶,而且不能自建功能,有特別的需求就不合適。通常以月/年費形式收費。適合一般導師,無特殊要求。
- 自建學習平台,如WordPress,甚至更高階從重自己寫。優點是彈性最大,可以自訂任何功能;缺點是開發成本最高,而且需要開發者/公司維護網站及伺服器。除了開發成本、伺服器費用及payment gateway手續費外,無其他收費,長遠來說性價比最高。適合高度要求自主性,或節省月費成本的導師。
對於想自己做網上課程,我有以下建議:
🔹 最容易:在Udemy或Hahow開課,但學費不能太高,通常USD200以下,以量取勝,當你收了幾千、幾萬學生,也可成為你的數字成果,日後自建網站開課也能吸引舊生進階學習。
🔹 初階:在Thinkific開課,它跟Teachable很相似,但好處是有免費版,能賣3個課程,你不用一開始就付費,可以用最低成本開始出售線上課程。但免費版沒有聯盟行銷功能,而且不能自訂網域。
🔹 中階:使用Builderall服務,據稱它要挑戰ClickFunnels的地位,收費合理,USD1試用30天,之後USD69.9/月。而ClickFunnels則是免費試用14天,之後USD97或297/月(聽說$97plan不夠用,通常都要$297plan)。而Builderall已包括無限電郵行銷,不用再額外購買電郵服務(通常收月費+數量限制),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功能。事先聲明,我沒有使用過,也是聽其他人介紹,初步看功能介紹,覺得值得一試。但我自己會用下面的高階方案。
🔹 高階:自建站 + Vimeo/Jetpack/S3/OSS影片寄存 + ActiveCampaign (付費) /MailerLite (免費) 電郵行銷
我已經第三次提到WordPress了,因為配搭外掛,它真的可以做到很多功能,就算是付費外掛(通常USD20-300/年),也比上述月費方案便宜。例如我看中了一個Paid Member Subscriptions的外掛,只需USD149/年,就能提供訂閱服務、免費試用期、折扣碼、群組會籍、定期付款、Content Dripping等增值服務。要求低點,只需會員限定內容及普通收費功能,甚至它的免費版Membership & Content Restriction – Paid Member Subscriptions就可做到。
第二點是影片寄存服務,考慮到防盜問題,不建議使用YouTube來上載課程。那麼選擇有幾個:
- Vimeo:付費版(Plus版USD7/月)有域級隱私,即是除了你自訂的網域之外,其他網域不能嵌入影片,也能關閉下載功能。很多導師也有使用。缺點是有上載容量限制(Plus版5GB/星期及250GB/年),而且中國不能瀏覽。
- Jetpack:無限容量(有2TB soft-limit,到了2TB可聯絡Jetpack support增加),需Security版以上(HKD161.5/月),不續約也不會刪掉已上載的影片。有每日自動備份及掃描功能,但找不到有沒有防盜鏈功能,也找不到使用者的測評。已測試影片網域,可以在中國瀏覽。
- AWS S3/Aliyun OSS:用這個需要自行設定bucket私隱度,比較高階,但可同時作為圖床及儲存其他文件(如PDF)。收費以用量計。S3不能在中國瀏覽,有需要請選擇OSS。
最後是電郵行銷:
- ActiveCampaign是香港行銷專家阿石所推薦的,按名單數量計算收費,最低500個名單USD9/月。ActiveCampaign 是電子郵件行銷自動化工具/系統,可讓你通過一些預先設定好的條件去觸發電子郵件的自動發送,甚至把用戶名單進行分組後再細分發送。我本身只使用過MailChimp免費版,限2000個名單,如果盟友有用過其他好用的工具也可以推介喔。
- 自由者聯盟盟友 Mandy Liu 推薦 MailerLite,1000個名單以下可享免費方案,她有完整比較過MailChimp、MailerLite及ConvertKit的免費方案,大家也可以參考看看。
3.1.5 網站寄存
- FastComet:我用過性價比最高的網站寄存,客服回應迅速。我自己的網站目前也是用這個。曾用過一些很便宜的會死機、慢速。但FastComet很穩定,沒有試過這個情況。所有計劃都包SSL及無限電郵,如只用於一個網站,最便宜的FastCloud就可。在優惠期購買只需USD3.95/月。如果有多個網站需求就買FastCloud Plus計劃,優惠USD5.95/月。
- AWS:由亞馬遜公司所建立的雲端運算平台,本來內部使用,後來推出市場,廣受開發者歡迎。提供過百種服務,如儲存、資料庫、計算、機器學習等。
- Alibaba Cloud/Aliyun:類似AWS,主攻中國市場。Alibaba Cloud是國際版,Aliyun是中國版,我曾問過職員分別,功能一樣,但客戶經理不同,Alibaba Cloud是由香港(不知其他地區是否不同)這邊的客戶經理跟進,方便溝通。但技術支援電話還是中國那邊回覆的。
3.1.6 Git
GitHub:被微軟收購的軟體原始碼代管服務平台,很多開源原始碼都在此發佈。除了Git版本控制功能外,也可用來發佈靜態網站,可以當成免費網站寄存。
3.1.7 SSL證書
Let’s Encrypt 是免費、自動化和開放的憑證頒發機構,以下免費服務均使用 Let’s Encrypt 頒發的證書。如果網存公司已內建SSL的服務就可略過。例如上面網存公司中提及的FastComet按鍵啟動即可。
3.1.8 輔助工具
- Can I use:檢查語法的支援性,如果主流瀏覽器尚未普及就避免使用,以免在技術上走得太尖端,使用者卻根本看不到。
- Normalize.css:由於各種瀏覽器都有自己的預設樣式,想使用者有一致的瀏覽體驗就用它先消除這些預設樣式,再加自己的CSS吧。
- Multi Device Website Mockup Generator:輸入網址後,快速取得網頁在各種裝置上的預覽截圖,但缺點是實時及有延遲,如果有輪播banner,通常各設備都不在一致的畫面。
- TinyPNG:無失真壓縮圖片,大大節省資源空間。
- upload.cc:免費公共圖床,提供CDN加速及SSL加密功能。好處能大大減少伺服器佔用空間,但缺點是要連結站外,而且圖片連結不能保留檔案名,即是不能做網址SEO。這是要取捨的地方。
- Iconify:Icon font的圖庫,用於網頁內嵌icon。
3.1.9 Chrome外掛
- Wappalyzer:查看網站所使用的技術及工具的清單。可以用來看到客戶/想學習/競爭者的網站,知道他們現時用什麼技術。
- Lighthouse:是Google提供的開源技術,用來檢視網站表現並提供改善建議。
- Window Resizer:用來縮放瀏覽器比例,以檢查網站在各種裝置尺寸上的排版。
3.1.10 文字編輯器
- Visual Studio Code:由微軟開發的免費程式碼編輯器,本人在用。它支援測試,並內建了Git 版本控制功能,同時也具有開發環境功能,例如代碼補全、代碼片段和代碼重構等。Windows/Mac/Linux系統適用。
- Sublime Text:我沒有使用過,但也有很多開發者用的編輯器。
- CodePen:線上編輯器,適合測試/展示前端效果,也能看到其他開發者的作品,參考原始碼。
3.1.11 免費版開發相關軟件
3.2 網路行銷工具
3.2.1 內容策劃
- Google Ads Keyword Planner:用來分析關鍵字。
- Google Trends:用來分析搜尋趨勢。
3.2.2 站長工具
網站上線要到各大搜尋器提交sitemap。以流量計,Google最大佔比,Bing(Yahoo搜尋)也有少量,百度則是中國市場。
3.2.3 追蹤表現
- Google Analytics (GA):Google提供的網站流量統計服務,除了網站,APP也可以用。
- Google Tag Manager (GTM):Google代碼管理工具是一套代碼管理系統。例如網站安裝了GTM後,可以把GA、Facebook Pixel代碼,發佈在GTM上,不用每次再找開發者更新網站。
- Facebook Pixel:Facebook 像素能協助您衡量顧客行動、建立廣告受眾及解鎖優化工具。
3.2.4 商家工具
- Google 我的商家:讓實體商戶建立免費的商家檔案,增加曝光機會。經驗證後,本地客戶經Google 搜尋和地圖搜尋商家名稱,即可查看商家檔案,進而提高客戶參與度。
3.3 影片製作工具
3.3.1 剪輯軟件
免費:
- 剪映:免費手機剪輯軟件,抖音官方指定剪輯軟件。功能全面,音效、濾鏡、特效都有,而且可以一鍵生成字幕(必須普通話),能導出4k影片。想跳過電腦剪輯的朋友不可錯過的神器。
- Quik:免費手機剪輯軟件,GoPro官方推出。匯入照片/影片素材後,可以自動生成影片,簡直是快剪神器。雖然內建有大量免費配樂,但如果要商用或上載到FB/YT/IG等平台,要注意音樂版權問題,還是使用自己獲授權的音樂比較安全。詳情請參考官方說明。
- DaVinci Resolve:我初學剪輯時用的軟件,號稱荷里活電影後製團隊也喜歡使用。超佛心的軟件,免費版已有很專業的功能,包括調色和部分調音功能。Windows/Mac 系統皆適用。
- Movie Maker:Windows內建簡易剪輯軟件,非常陽春,想剪好一點還是下載DaVinci Resolve吧。
- iMovie:Mac內建簡易剪輯軟件,懶得下載額外軟件,基本也算夠用。
付費:
- Adobe Premiere Pro (PR):本人現時在用(因為訂閱了Adobe Creative Cloud)的剪輯軟件,最多創作者使用的軟件之一,功能全面,也可配搭Adobe旗下軟件使用,如After Effect的特效。但PR超吃電腦資源的,建議在規格高一點的電腦使用。Windows/Mac 系統皆適用。收費:單一應用程式USD20.99/月 或 Creative Cloud 完整應用程式USD52.99/月
- Final Cut Pro X:蘋果公司旗下的剪輯軟件,本人就沒有用過,但有很多創作者使用。Mac 系統適用。售價:一次性USD299.99
3.3.2 音效軟件
可以用來錄音、降噪等。
免費:Audacity
3.3.3 特效軟件
Adobe After Effect (AE):魔王級別的軟件,一般都是用來修改動畫範本到剪輯軟件用。
3.3.4 字幕軟件
ArcTime Pro:簡單、強大、高效的跨平台字幕製作軟件,提高字幕製作效率。有很多創作者都推薦,也是我用過最好用的上字幕工具。
3.3.5 影片素材
免費 | 付費 |
---|---|
|
3.3.6 音樂/音效素材
免費 | 付費 |
---|---|
|
3.4 平面設計工具
3.4.1 色彩工具
色盤:
- Eva Design System:輸入品牌主色自動計算出配色
- Adobe Color:用色彩原理生成色盤
- Coolors:號稱最快的色盤生成器
- ColorPaletters.net:從圖片取得顏色靈感,缺點是沒有色碼
- Canva Colors:可選Color palette generator上載圖片生成色盤,也可選Color palette ideas找你喜歡的色盤。也有色環及顏色意義供參考。
漂亮的漸層色:
3.4.2 字型工具
上傳圖片識別字體:
免費商用字體:
- Google Fonts:收錄大量開放原始碼字型,除了免費下載也能內嵌到網站使用
- 100font.com:一個專門收集整理「免費商用字體」的網站(簡體)
3.4.3 圖片素材
免費 | 付費 |
---|---|
|
3.4.4 製圖軟件
免費 | 付費 |
---|---|
|
──── 正文完 ────
對哪方面有更深入了解的興趣可留言告訴我,有空再寫文。也歡迎留言交流,感謝閱讀!
4. 版本更新
為了讓看過的朋友不用重複查看,如有更新會在這裏說明新增的資訊。
- 2021-02-05:3.1.8 刪除路過圖床及新增upload.cc
1 comment